關於流汗這件事說法非常多,有些說流汗可以排毒所以要多運動流汗,有些又說汗為心之液,多流汗會造成心氣耗虛…….到底多流汗還是少流汗比較養生呢? 我們來看看一些科學數據吧。
2002年,陽明大學公衛研究所就有發表一篇【運動排汗對尿液尿酸排泄之影響】的論文,被登在國際期刊上。人體在流汗時會排出一些尿酸,所以有些高尿酸血症的人就想說藉著多運動流汗來排尿酸,為了明瞭運動流汗是否可以減低血液中尿酸的濃度,這研究模擬了一般羽球運動選手運動訓練的情況,測定其在研究期間尿液、汗液及血液中的尿酸。
結果顯示汗液中尿酸濃度為25μmol/L,僅佔血清中尿酸濃度的6.3%,是非常微少的,不足以高到使我們認為流汗是排泄尿酸的重要途徑。所以想藉由大量流汗來降低血清中尿酸濃度,是不可行的。
另外數據結果發現,大量流汗類型的運動,會導致人體運動後尿液的尿酸排泄反而減少,並讓血清尿酸濃度有增加的現象。而運動時有效腎臟血漿流量的減少,大量流汗流失的許多鈉離子,和血液中乳酸鹽濃度的增加,是導致尿液尿酸排泄降低的決定因素。
總之,大量流汗會降低尿液尿酸的排泄,因此反而會增加罹患高尿酸血症的機會。所以對於高尿酸血症的人想靠大量運動流汗是不適合的,而對需要從事大量流汗運動的人,飲用足夠和適當的流體是相當重要的。
從這樣的研究結果看來,似乎想要靠大量流汗來排毒,反而會適得其反,那不流汗就好嗎?我們再來看看【黃帝內經】怎麼說的。
【黃帝內經•素問第•宣明五氣】提到:久視傷血,久臥傷氣,久坐傷肉,久立傷骨,久行傷筋,是謂五勞所傷。
五種過度的疲勞可以傷耗五臟的精氣:如久視則勞於精氣而傷血,久臥則陽氣不伸而傷氣,久坐則血脈灌輸不暢而傷肉,久立則勞於腎及腰、膝、脛等而傷骨,久行則勞於筋脈而傷筋,這就是五勞所傷。所以不動或動過頭都是會損傷精氣的。
而【黃帝內經•素問•金匱真言論】裡也有提到:夏暑汗不出者,秋成風瘧。
夏暑陽盛,正常的情況下是人的陽氣蒸騰在表,能夠使自己的腠理和毛汗孔開放,人就會流汗,如果不能排汗散熱,那到秋天就會釀成風瘧病,所以【黃帝內經】也是說夏天要正常流汗的。
但內經又提到很多要避免過度流汗的狀況,如【黃帝內經•素問•經脈別論】提到:
飲食飽甚,汗出於胃。驚而奪精,汗出於心。持重遠行,汗出於腎。疾走恐懼,汗出於肝。搖體勞苦,汗出於脾。故春秋冬夏,四時陰陽,生病起於過用,此為常也。
生病起於過用,過度的飲食、情緒反應、揹重物遠行、疾走驚恐、勞力過度而大量流汗都會傷身。那到底運動流汗是好還是不好呢?【三國志·華佗傳】裡神醫華佗曾說過:「人體欲得勞動,但不當使極爾。動搖則糓氣得消,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,譬猶戶樞不朽是也。」
人的軀體本就需要勞動,但不應使受極限負太重,活動搖晃能讓水谷之氣消化,能讓筋骨活絡血脈流通,使得身心健康也較不會生病,就好像經常轉動的門軸就比較不會腐朽一樣,道理都是相通的。適度的勞動筋骨或運動,是有益於氣血通暢,但過度了就會傷身,所以運動流汗能夠適當就就能養生,太過度了反而傷身了。
而運動的目的是為了活絡筋骨、通暢氣血,流汗是因為運動時體內陽氣上升,必需讓身體的熱氣能宣發出來散熱,流汗並不是為了來排毒的。
運動可以疏通經絡?讓科學數據再次說話
現代的經絡能量儀可以量測出身體經絡能量的分布狀況,進一步評估身體的狀態。下圖是某位朋友第一次做經絡量測時的圖形:

這位朋友因缺乏運動,所以量測出來膀胱經的經絡能量就較虛弱,通常膀胱經虛弱時新陳代謝就會變差,很多人有三高的狀況時,都會看到膀胱經虛弱的現象。另外一個就是心經能量較高且腎氣虛弱,這都是因為睡眠不足時常看到的經絡能量現象。
看到這樣的經絡能量狀態,就建議朋友調整作息早點睡覺,另外一個就是每天下午五點左右做適度的持續性有氧運動,來促進新陳代謝。兩週後朋友又再來做量測,結果就呈現如下圖形:

朋友因為有早點睡,睡眠比較充足,所以心經能量就下降,而腎經能量就往上提升,變得較平衡。另外一個就是他每天真的就有持續性做適度運動,膀胱經能量就大幅提升改善,而回復正常了。
經過作息、運動調整,他整個人也就變得精神感覺飽滿,不會像之前虛弱的狀況,顯見運動對經絡能量會有影響,能幫助膀胱經能量回升,而在文獻上也早被證明運動有助於身體新陳代謝,所以就如華陀所說:「人體欲得勞動,但不當使極爾。動搖則糓氣得消,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,譬猶戶樞不朽是也。」適度運動,能讓身體更健康!
但運動時間也是建議在下午或傍晚前較好,晚上運動會造成膽經太過亢奮而晚上睡不著,還有一些身體氣虛的人也不適合動太過喔!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上一篇: 經絡不通,竟會影響更年期!已是當前分類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