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人生氣的時候會搥心肝?憂鬱的時候為什麼胸口會沉沉悶悶的?緊張的時候胸口會七上八下的呢?那是因為我們胸口的膻中穴掌管我們的情緒喜樂,來看看黃帝內經怎麼說的吧!
《黃帝內經『素問》說,「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。」為什麼膻中與人的喜樂相關呢?因為,膻中是心包的募穴,心包經經氣匯聚於此;在人體「四海」當中,膻中又為氣海,為宗氣會聚的地方。再者,膻中又是手太陽、手少陽、足太陰、足少陰的交會點–膻中既主氣,又主喜樂,那麼寬心理氣,自然少不了這個穴位了。
膻中具有寬胸理氣、活血通絡、清肺止喘、舒暢心胸等功能
在日常生活中,每個人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或是看不慣的事,如果把鬱氣、悶氣都憋在心裡,就會覺得心頭糾結得慌。這個時候,您一定不要忘了自己胸口上的這個奇穴——膻中,它會幫您解開這份心結。實際上,不只是胸悶氣結,一切與氣相關的毛病,包括哮喘、心悸、心煩,您都可以找膻中來幫忙。

中醫的境界在一個通字
運化排泄要通順、經絡血脈要通達、氣志心情要通暢
當人生氣 或心情鬱悶時,會感覺胸口悶悶不舒服,會直覺的拍打胸脯,古文謂之 搏膺,實際上拍打的正是 膻中穴。膻中穴果真是排憂解悶的最佳起始,誰要是情緒不好,不開心,抑鬱了,不要忘了運用此穴,它能內通心神。
膻中穴按壓方式:
手法上,用拇指或劍指點穴;點揉,推揉,點壓,點顫,因為在胸骨體上,所以用力要適中,重在滲透;膻中主管上焦,上焦為天,天要清明,所以肺氣要清,重濁之氣必須下行,不能鬱積於胸部,所以,古人講心胸開闊不是沒有道理的,裡面塞得慢慢的,實病和虛病(情志病)都會來糾纏,這些在治療中你會「看得到」,發現得了的,就是氣血等物質之變,在胸腔里形成了大的濃度和陰影,只有豁然開朗了,氣血才能正常轉化周流,心情(思維)才能變得陽光而正能量起來,所以,膻中不可忽視,是治病修行家的要穴。
上一篇: 原來「情緒急救」這麼重要!下一篇: 食飲有節,起居有常的重要性